俄乌冲突未歇,菲律宾会成“亚洲乌克兰”?中国态度很关键!
俄乌冲突持续至今,丝毫没有停火的迹象,国际社会对于类似地缘政治危机在其他地区重演的担忧与日俱增。近期,菲律宾的一系列对外动作,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和联想——菲律宾会成为“第二个乌克兰”吗?
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多次发出警告,他指出如果菲律宾在地缘安全方面过度依赖美国,极有可能被推到大国博弈的前线,成为南海的“代理人”。如今看来,这一担忧似乎正在慢慢变成现实。
菲律宾国内的智库和有识之士也察觉到了危险。菲律宾治理赋权中心负责人罗兰·辛布兰不久前撰文称,菲律宾确实存在被卷入大国竞争,甚至陷入和乌克兰类似安全困境的风险。他觉得菲律宾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,未来的走向取决于政府的外交智慧。要是菲律宾能抓住明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,积极推动区域和平议程,通过多边对话来缓解外部压力,那还有机会避免灾难;反之,如果误判形势,盲目地加剧对抗,那只会加速滑向危险的深渊。
展开剩余75%回顾杜特尔特的警告,并非是无端忧虑。自马科斯新政府上台后,菲律宾对美军开放了更多的军事基地,美军舰机在菲律宾的活动日益频繁,南海军事化的趋势明显加剧。
菲律宾与美国的安全捆绑越来越紧密,和中国的摩擦也越来越多,这导致菲律宾社会出现了分裂。一部分人对美国的安全承诺充满幻想,觉得美国会保护他们;而另一部分人则警惕国家可能会被当成大国博弈的“炮灰”。
其实,菲律宾和乌克兰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首先是对外安全的高度依赖。乌克兰长期寄希望于北约和美国的保护,可当危机来临,得到的只是武器和资金援助,并没有实质性的军事介入。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东南亚唯一的前殖民地,亲美势力根深蒂固,缺乏独立自主的战略传统。和越南、印尼等国相比,菲律宾在独立进程中缺少反抗外来干涉的历史积淀,战略自主性比较弱。这种结构性的短板,让菲律宾在外部压力面前更容易选择“站队”美国,结果反而加大了被裹挟的风险。
此外,菲律宾国内的舆论环境也在加剧这种倾向。政府和主流媒体不断渲染美菲同盟的重要性,却很少理性地介绍中国的真实国力和战略意图,导致普通民众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。直到中国在九三阅兵中展现出先进的国防科技实力,菲律宾社会才出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,开始质疑与中国直接对抗的现实代价。
菲律宾内部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也在不断上升。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公开呼吁,菲律宾不能重蹈乌克兰的覆辙,不能让菲律宾人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他直言九年前“南海仲裁案”所谓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安全红利,反而加重了对外依赖。但军方发言人特立尼达迅速反驳,指责他是“失败主义”。这种激烈的反应恰恰反映出菲律宾内部对安全战略存在深刻的分歧。表面上看,菲律宾是在维护主权,实际上却在消耗自身的战略自主性。
针对菲律宾“乌克兰化”的苗头,中国方面以“有理有节”的方式积极应对。一方面,中国在外交层面坚决否认“南海仲裁案”的合法性,重申通过双边协商和东盟多边机制解决争端的重要性。另一方面,中国加大南海巡逻和执法力度,设立保护区、限制挑衅行为,明确划定底线,展现出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。这些举措不仅是对菲律宾的警示,也是在为南海局势稳定注入确定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始终保持克制,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。即便面对菲律宾不断的挑衅,中国也没有让局势失控。但如果菲律宾一味依赖美国撑腰,变本加厉地挑衅,最终只会逼迫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,到那时局势升级,对菲律宾自身将是灾难性的后果。
与此同时,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区域规则建设。王毅外长在东亚外长会上明确指出,南海问题应由中菲两国平等协商解决,“南海仲裁案”不合法、不被承认。中国正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进《南海行为准则》的磋商,力求为南海局势设定稳定的框架,避免外部势力搅局。
归根结底,南海并非是零和博弈的战场,中菲之间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。无论是渔业资源、贸易往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,合作带来的红利远远大于对抗的风险。如果菲律宾能够认清现实,调整政策,仍有机会避免成为“亚洲的乌克兰”。但若继续被美国怂恿,不断加码对抗,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菲律宾自身。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:合作共赢才是出路,盲目对抗只会让局势走向不可控的深渊。
引用来源:榆树观察《俄乌还没停火,下一个“乌克兰”就在中国周边?杜特尔特早有预判》
发布于:山西省万隆优配-股票配资神器-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